位于北京大興、河北廊坊交界處的北京新機場工程正在緊鑼密鼓的建設中,其整體造型被網友稱為“鳳凰”。
據了解,五個指廊的端頭將各建一座植入中國元素的空中花園,旅客候機時可在自然環境中感受中國傳統文化。同時,登機口雙層設計可同時上下飛機,新機場可免去擺渡車。
目前,航站樓整體造型已形成,整個工程按計劃將于2019年投入使用。
建設團隊 全球首創航站樓雙層出發設計
北京新機場建設指揮部是項目建設方,全力統籌推進建設工程,2015年9月北京新機場航站樓工程開工建設。據指揮部介紹,本期航站樓工程分為三個標段,分別由北京城建、北京建工、中建八局具體實施。
據北京新機場建設指揮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在2011年啟動的航站樓建筑方案招標中,根據飛機停靠、工藝流程等功能需要,首先確定主航站樓采用五指廊構型,后續在航站樓建筑方案優化過程中,結合陸側綜合服務樓構成的北指廊,與主樓共同形成了一個形態穩定勻稱的構型。航站樓流程首次采用雙層出發工藝設計,來滿足7200萬人次旅客吞吐量的陸側車道邊需求,為全球首創。
北京新機場航站樓主體結構由北京城建具體承擔,五個指廊工程由北京建工集團具體承建,包括航站樓東北、東南、中南、西南、西北五座指廊,總長度達1829米。
北京建工新機場指廊工程項目部的團隊來自于整個建工集團,抽調了二級單位的一些精華力量。10名核心成員要求學歷高、經驗豐富、年齡合適,其中一半人都是有過10萬平方米以上大型工程的建設經驗,年齡在30到45歲之間。160人的執行團隊形成了老中青搭配,有五六十歲、經驗豐富的老師傅,起著傳幫帶的作用,同時還包括近40名剛畢業或參加工作一兩年的年輕人。
其中,項目經理白恒宏有20年的施工經驗,參建的各項工程獲得過魯班獎、詹天佑獎以及國家優質工程等獎項,積累了豐富的項目管理經驗。項目總工張偉也經驗豐富,參建過的項目包括中石化大廈、北京三號航站樓、滄州展覽中心、徐州奧體中心等工程,新機場三標段32萬平方米的建筑面積是他參建的項目標段中最大的。
指廊設計 建五個空中花園 植入中國元素
指廊工程為候機區,就是新機場“鳳凰”造型中的五個“羽翼”,這將成為未來旅客上下飛機必經且停留時間最長的區域。白恒宏介紹,圍繞創造一個舒適的乘機和候機環境,項目部在進場施工后,從組織實施、前期工程、后期深化設計等方面下了許多工夫。
為了保證工程質量,選用了國內四大鋼廠的混凝土,對混凝土內添加物嚴格把關,從源頭保證使用的所有產品是環保且質量過硬的。
在設計方面,新機場的特點是指廊短,以航站樓中心為圓心,走到最遠端登機口步行距離不超過600米,步行時間最多不到8分鐘。因此,不管乘客前往哪個方向的登機口,距離都是基本均等的,可以預估時間,從而避免了臨時發現登機口較遠而趕時間的情形。同時,五個指廊的登機側是雙層設計,同時可以上下,也因此免除了擺渡車。
從候機環境來說,五個指廊的端頭處將各建一座空中花園,根據初步設計,將打造以茶、絲、瓷等中國元素為主題的五個“園”。候機時間較長,乘客可以到露天花園透透氣,感受中國傳統文化。
同時,五個指廊的頂端各有一條采光帶,戶外陽光將直接灑入指廊,加上兩側的玻璃幕墻以及露天花園,將營造出自然的采光環境。指廊的空調部分也在進行深化設計,將把飛機的冷熱風空調系統引入候機樓,提高旅客的舒適感。
值得一提的是,該新機場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交通樞紐機場。地下,包括京霸鐵路、廊涿城際、新機場線、預留R4線在內的高鐵、地鐵將并行穿越而過。這四條軌道交通從北向南下穿機場,因此將穿越中間位置的指廊下方,施工過程中需要為其在地下預留一個20米深的基坑。
到今年年底,五個指廊的工程外檐即將亮相。
施工故事 兩天一夜沒合眼 扛住暴雨考驗
五個指廊的建筑面積達到了32萬平方米。雖然整個體量并非新機場最大的部分,分布區域卻最為廣闊。也因此,項目難點的核心并不在于工程本身,而是在于組織管理。
張偉介紹,新機場工程不光涉及到民用建筑的一些規范,還涉及到鐵路系統、民航系統等規范,非常復雜。“不是一個軍、一個師在打仗,可能還要協調航空兵、還要協調海軍,恨不得要協調特種兵,或者工兵團、防火團都要上。”他形象地描述道。據了解,僅建工集團一家平均每天施工人數就達到五六千人,再加上另外兩家單位的施工人員,總人數超過1.5萬人,相當于一個縣城的人口,這些施工人員的生活設施都要考慮到。而新機場所在區域又是一塊“生地”,周邊沒有任何可以利用的設備設施,因此臨時水、電,物料運輸均需要多方調配。此外,對于施工現場的安檢、安防系統也有較高的要求,需要整合集團許多相關的資源。
2016年7月20日北京市出現強降雨天氣,此次降雨持續時間長、總量大、范圍廣,降水總量超過了2012年7·21北京特大暴雨。新機場整個工程三家總包單位都處于挖基坑的狀態,工地瞬間變成了汪洋大海。施工現場有低洼地段,路面凹凸不平,最淺的地方也有半米以上的水,基坑內則有2米多深的水需要靠人工向外排。如果不及時排出,基坑則面臨塌方的危險,對工程進展將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
在接到北京新機場指揮部的預警通告后,項目部率先進行了物資的儲備,對防洪現場進行了部署,在指揮部統籌下,全力搶險。此時,建工集團體現出了國企的優勢,將北京市所有能調動的資源摸排了一遍。“下雨之前雖然接到了預警,但也沒想到那么大,持續時間超過了48小時。在這個過程中整個集團調集了100多臺水泵過來,現場大大小小的水泵全加起來有300多臺,加上28臺挖掘機,哪有險情就去哪,搶險場面很宏大。”白恒宏說。
他回憶起當時的場景,一切仍歷歷在目:“調集到的資源統一聽指揮部的調配,不管哪個兄弟單位,周邊出現任何問題都會隨時調配。”暴雨后24小時之內,基坑里的水基本排出,沒有造成任何損失。這場暴雨中,項目部所有人員兩個白天一個晚上沒有合眼,全在一線進行搶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