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數據控曾在《討論:機場擴建大賽的目標紛紛出爐,你怎么看?》一文中提及,中國有許多機場定位“樞紐”。
到今天為止,到底哪些機場算樞紐呢?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這么說:
(四)民用機場
打造國際樞紐機場,建成北京新機場,建設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世界級機場群,加快建設哈爾濱、深圳、昆明、成都、重慶、西安、烏魯木齊等國際航空樞紐,強化區域性樞紐機場功能。實施部分繁忙干線機場新建、遷建和擴能改造工程,建設支線機場和通用機場。建設鄭州等以貨運功能為主的機場。新增民用運輸機場50個以上。
《中國民用航空第十三個五年規劃》這么說:
第一節完善機場布局體系
完善機場布局。堅持共享發展理念,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總體要求,主動適應“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繼續增加機場數量,擴大覆蓋范圍,優化網絡結構,構建國際樞紐、區域樞紐功能定位完善和大中小型樞紐、非樞紐運輸機場、通用機場層次結構明晰的現代機場體系。至2020年,完善華北、東北、華東、中南、西南、西北六大機場群,新增布局一批運輸機場,建成機場超過50個,運輸機場總數達260個左右。
打造國際樞紐。著力提升北京、上海、廣州機場國際樞紐競
爭力,推動與周邊機場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建設與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相適應的世界級機場群,明確區域內各機場分工定位,與其他交通運輸方式深度融合、互聯互通。逐步提升成都、昆明、深圳、重慶、西安、烏魯木齊、哈爾濱等機場的國際樞紐功能。接近終端容量且有條件的城市研究論證第二機場建設方案。
鞏固和培育區域樞紐。積極推動天津、石家莊、太原、呼和浩特、大連、沈陽、長春、杭州、廈門、南京、青島、福州、濟南、南昌、溫州、寧波、合肥、南寧、桂林、海口、三亞、鄭州、武漢、長沙、貴陽、拉薩、蘭州、西寧、銀川等機場形成各具特色的區域樞紐。
《“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這么說:
完善運輸機場功能布局。打造國際樞紐機場,建設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世界級機場群,加快建設哈爾濱、深圳、昆明、成都、重慶、西安、烏魯木齊等國際航空樞紐,增強區域樞紐機場功能,實施部分繁忙干線機場新建、遷建和擴能改造工程。科學安排支線機場新建和改擴建,增加中西部地區機場數量,擴大航空運輸服務覆蓋面。推進以貨運功能為主的機場建設。優化完善航線網絡,推進國內國際、客運貨運、干線支線、運輸通用協調發展。加快空管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空域資源配置,推進軍民航空管融合發展,提高空管服務保障水平。
民航數據控想說的是:毫無疑問,除了三大機場群,三個國際航空樞紐,另外7個機場的國際航空樞紐定位顯現。但文字間略有不同,有的指出是“國際航空樞紐”,有的說是“國際樞紐功能”,文字后的細微差別值得玩味。
另外,民航局十三五規劃提及“六大機場群”亦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