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機場集團公司總經理劉雪松。新華網 陳延特 攝
隨著首都新機場的加快建設,北京將實施雙樞紐戰略,打造北京兩個大型國際樞紐機場,為全球民航業在一個城市建成并駕齊驅的“雙樞紐”樹立標桿。
首都機場集團公司總經理劉雪松6日在第六屆全球友好機場總裁論壇上說,按照新機場是中國發展一個新的動力源重要定位,圍繞如何管理運營好北京新機場、北京兩個機場如何協調、京津冀三地機場如何更好地形成世界級機場群等三大課題,北京將實施雙樞紐戰略,打造北京兩個大型國際樞紐機場,為全球民航業在一個城市建成并駕齊驅的“雙樞紐”樹立標桿
劉雪松說,在中國民用航空局、北京市、河北省等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北京新機場建設正在順利推進,成效顯著。截至8月底,新機場征地拆遷工作已全部完成;航站樓主體結構已完成封頂,各指廊主體結構全部完成;飛行區的場道工程、排水工程和房屋建筑工程,均取得重大進展。工程項目投資方面,累計完成投資308億元人民幣,約占計劃總投資的39%。同時組建北京新機場運營籌備工作機構,正在制定完善運營籌備實施方案。
劉雪松說,以“大型國際航空樞紐、京津冀區域綜合交通樞紐,國家發展一個新的動力源”作為奮斗目標,具體而言就是推進新機場與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互聯互通,建設世界一流國際樞紐,實現大型國際航空樞紐發展目標。同時推動與京津冀城市群核心城市、雄安新區等緊密銜接,打造成現代化、立體式綜合客運樞紐,旅客換乘高效便捷,實現區域綜合交通樞紐發展目標。此外還要充分發揮國家動力源的作用,促進周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國家發展的一個新的動力源目標。
據介紹,大型國際樞紐機場是指在全球機場體系中處于關鍵地位的機場,核心評價指標是總吞吐量以及國際吞吐量都在全球機場體系中排名前50位。“雙樞紐”是指在一個城市出現兩個大型國際樞紐機場,也就是有兩個總吞吐量以及國際吞吐量排名前50位的機場。目前,國際上已經出現或正在形成倫敦、紐約、巴黎、東京等“雙樞紐”城市。北京建設“雙樞紐”是完全具備條件的,首都機場旅客吞吐量連續七年穩居世界第二,國際旅客吞吐量位居全球前50位,已經步入大型國際樞紐機場前列。與此同時,市場有需求,預計到2025年,北京地區的航空客運需求為1.7億人次,只有兩個大型國際樞紐才能適應這樣的市場結構。
劉雪松說,未來北京“雙樞紐”會呈現兩個機場“均衡發展”的格局。兩場獨立運營有利于機場的持續發展、自主靈活、產能高效,能更好地履行機場的政治責任、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與此同時,以航空聯盟劃分兩場運營有利于形成規模競爭態勢,借助兩場各自運營的航空公司在全球細分市場上的優勢航點,集中資源和精力深耕優質市場,形成優勢互補,共同提升北京國際樞紐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據介紹,現階段北京“雙樞紐”各有側重,首都機場重在“提質”,疏解非國際樞紐功能,增強國際航線網絡覆蓋,提升國際運量的比例;完善首都機場功能規劃,完善核心保障功能、綜合交通體系、服務功能設施,優化臨空產業布局。未來,北京新機場投用后,在初期重在“上量”,確保建設工程按期完成;加緊推進新機場運營籌備;推動過渡期航班從首都機場轉場到北京新機場;緊密服務雄安新區建設發展。
劉雪松說,首都機場集團深將充分發揮集團公司集中統一管理優勢和京津冀世界級機場群的示范引領作用和輻射帶動作用,形成“1+4”的發展格局,即1個京津冀世界級機場群帶動集團旗下江西、吉林、內蒙古、黑龍江等4個省級機場群共同發展,逐步形成目標同向、突出特色、協同協調、共同發展的格局。十三五期間,首都機場集團公司旗下千萬級吞吐量的機場將達到8個,未來將形成“2+6+N”機場網絡格局。即:北京2個1億人次左右的大型國際樞紐,天津、南昌、長春、呼和浩特、哈爾濱、石家莊等6個吞吐量千萬人次以上的大型區域樞紐,多個中小型樞紐、支線機場和通用機場。